编者按
2023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主题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在三尺讲台上,万江街道广大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彰显责任担当,涌现出一大批让人感动、崇敬的好老师。在这个专属于他们的日子,万江融媒特推出“万江街道教师节系列报道”,挖掘万江园丁在平凡岗位上传递的教育温度和正能量,向所有为万江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老师们致敬。
本期一起走进万江第二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黄嘉祺的故事。
“祺哥,放学后,我能不能找你聊聊?”
下午3点,黄嘉祺站在万江第二小学三楼心理辅导室门口,与学生正在交谈。面对学生的要求,被亲切叫做“祺哥”的他微笑着回应:“可以啊,没问题,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来找我。”
黄嘉祺是土生土长的万江人。2011年,他大学毕业,成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的一名实习医生,他原以为,自己会做一辈子医生。然而,当得知一名抑郁症患者经过治疗后,仍然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伤,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帮助更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走出困境,拥抱阳光。于是,他想到了心理干预,希望通过早期干预,减少或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就这样,黄嘉祺走出医院,进入学校,以成为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为目标,让更多的人保持笑容,拥抱生活,做更好的自己。
然而,命运总是会给勇敢者设置障碍。2012年,当黄嘉祺成功考取教师编制成为一名教师后,他工作的地方却不是自己希望的心理辅导室,而是三尺讲台,他也不是心理教师,而是英语教师,每天的工作是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做的完全是“非专业”的工作。
“起初,我也质疑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的,但随着每一节课的积累,我发现,做一名需要上课的老师,可以帮我更好地与孩子沟通,更容易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黄嘉祺说,与孩子保持顺畅的沟通是成为专职心理教师的必备条件,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才愿意跟老师深入交流。因此,他在放学的时候到操场跑步,与同学们一起锻炼身体,等到休息的时候,就跟他们聊生活、聊学习、聊学校趣事,彻底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的朋友。
从医疗系统“跨界”到教育系统,黄嘉祺已经是一名拥有11年教学资历的老师了。在这期间,他获得过东莞市融合教育教学能手、东莞市特殊教育教学能手、万江街道家庭教育指导带头人、家庭教育指导能手、融合教育教学能手、万江街道优秀教师、优秀家庭教育讲师等多个荣誉。
现在,黄嘉祺是万江第二小学的专职心理教师、万江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日常工作包括学校心理课程、学生心理辅导、心理社团运营、团体心理辅导等,而且接受其心理辅导的群体已经不局限于学生,还有教师、后勤人员等,并培养了13名学校心理委员。
工作虽然忙碌,但黄嘉祺非常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在他看来,自己擅长的始终是心理教育工作,在这方面他是行家里手。近年来,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团辅案例《我为团队添砖瓦》获东莞市三等奖;论文《培养孩子意志,助力健康成长》获东莞市家庭教育论文三等奖;微课《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深呼吸助力平稳情绪》,家庭教育课程《对话青春期》、家庭教育微视频《共情,换位思考的沟通能力》获市二等奖。
此外,黄嘉祺把心育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和班级管理中,把传统心理辅导对象从学生转向学生成长环境中的人。比如,当遇到心理咨询个案中的学生存在“网络成瘾”问题,并且该学生非自己当前任教学生时,他首先会跟学生父母对话,初步了解学生的生活起居、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然后与学生沟通交流。如果该学生不愿意表达内心想法,他就会采用沙盘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说出心里话,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邀请其父母共同参与心理干预,帮助孩子真正走出困境,达到预期效果。
面对未来,黄嘉祺希望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以点带面增强万江各中小学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和对学生基础心理问题的干预、识别能力,在给到家长更多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建议的同时,从源头上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其次,他想着重培养一批家庭教育讲师,扩大影响力,为更多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最后,他还想打造一批家庭教育或者心理健康教育试点班级,通过心理信箱、情绪树洞等形式,给到学生心理支持,科普心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